5月17日上午,由研究生院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校团委主办的研究生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”主题报告会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举行。本次报告会也是我校“大成讲坛”系列学术活动之一,旨在引导、启发和帮助研究生提高科学道德素养,树立科研诚信意识,培养良好的治学习惯,激励研究生励志成才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教授应邀为我校广大研究生作了题为“自强、笃实、求源、创新---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训说起”的主题报告。副校长、研究生院院长郝际平教授、党委研工部副部长、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燕平、校团委书记陈向阳、研究生院全体、各院系研究生辅导员和近300名研究生代表一同聆听了何院士报告。报告会由副校长郝际平教授主持。
何院士以我校校训为纲,以个人成长经历为主线,以生动的事例,将生活与学习中非常深刻的道理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娓娓道来,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,使到场研究生深受鼓舞、受益匪浅、启迪良多。
何院士希望广大研究生要紧紧抓住宝贵的科研和学习时间,端正学术态度,激发自身科研动力,做好以下四个方面:
第一,无论身处何地,唯有自强才能改变命运。何院士以自己从一个农村少年成长为院士、将军的经历为例,告诉大家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,需要同学们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,天资固然重要,但后天的努力更决定了未来的成就。天道酬勤,何院士教诲同学们要努力奋斗,通过知识积累和辛勤劳动来改变自身的命运,唯有自强才能苦尽甘来,有所成就。
第二,无论做人做事,唯有笃实才能走到最后。从自身英语的“零基础”到班级前二、从毕业分配主动去艰苦地区工作等经历谈起,何院士告诫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甘于寂寞、抵制诱惑,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,要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定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,以笃实的态度,积极主动的适应环境,经历的苦难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会见证自己的成长和收获。
第三,无论学识多么高深,探知求源才能发现知识的真理。留学德国深造期间,在面对完全陌生的专业领域和崭新的课题时,何院士边攻读中文专业基础书籍,边大量阅读最新文献,经过废寝忘食、夜以继日的学习与研究,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,就尝试对当时权威的雷达目标融合检测中“恒虚警”处理技术存在缺陷的提出了改进意见,在不足一年的钻研后,何院士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被导师和德国同行所认可,并被命名为“何氏方法”。以此故事,何院士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挑战学科权威,不断探索知识的本质,探寻学术的源泉。
第四,无论科技高峰如何难以攀登,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不断超越。何院士通过讲述从事雷达目标融合检测研究中所遇的困难和挑战,从确定研究方向到成果实际应用,向同学们传递出自己一个深切感悟:那就是创新永无止境,敢想敢做、立说立行,不断克难攻坚、不断取得进步、不断赢得先机。创新需要超越,需要突破,更需要我们想到了就行动,将理论付之于实践。
随后,何院士和现场同学进行了互动问答,何院士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的回答,并以“人生的最大成功不是个人的名利,而是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,持之以恒地去做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”与各位同学共勉!整场报告会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。
相关简介:
何友院士,1997年获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,2000年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。曾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,现任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有:雷达自适应检测方法、多传感器信息融合、多目标跟踪、分布检测理论及应用、系统仿真与作战模拟等。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何院士长期从事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研究,是我国军事信息融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,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。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、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,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1项;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,有150余篇论文被SCI、EI和ISTP等国际检索收录;出版专著5部;荣立二等功4次;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,荣获“求是”工程奖、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、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;获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